4月27日上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泰国格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溯源先生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谈谈科研写作中的选题问题》的讲座,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周溯源先生回顾了在武汉大学的学习经历,从期刊编辑的专业视角出发,他指出学术论文的使命在于回应四大命题,即“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选题犹如治学之眼,选题优劣的标准在于是否彰显作者的批评眼光与创新能力。周溯源先生分享了自身关于自由、国学研究的论文写作经历,用亲身实践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将学科难题转化为独特研究切口。围绕选题方法,周溯源先生以《邓小平文选》中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为例,认为选题切口宜小不宜大,但要有纵深开掘的学术空间,立意须突破窠臼,避免落入俗套。接着,周溯源先生还提到文章标题拟定的问题,他以胡乔木先生的文章为例,认为标题当如画龙点睛,既要有学术辨识度,更需蕴含创新思维。在文章境界上,周溯源先生引用了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名言,提醒同学们文史不分家,好的文章需要文化修养。同时,还要注意文无定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希望同学写作过程中要精雕细琢、反复修改。互动环节中,针对同学们在写作方面提出的问题困扰,周溯源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刘礼堂教授总结,他表示周溯源先生今天的这一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潜心治学”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优良传统,老一辈学人的治学智慧始终熏陶浸润着现在每一位学子的心田。他鼓励同学们要深入研读周溯源先生的《文章五境界》,并在日常学习中珍视读书的力量,唯有深潜经典、淬炼思想,方能在学术长河中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