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以茶香纸典型历史遗产调查研究赋能川藏茶马古道乡村振兴
时间:2025-04-24 来源: 访问量:

2022927日,九三社员、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孔又专博士担任首席专家的《川藏茶马古道历史遗产调查及文旅融合产业创新》项目正式在四川雅安名山区宋代茶马司遗址院内启动。至202311月,首席专家孔又专教授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按期保质完成资助协议约定的全部任务,并正式向项目资助方提交全部成果和结项申请材料。202549日项目组收到基金会审定通过的结项报告。

川藏茶马古道是一个复杂的路网概念,在民间则更多的是具象的行走方向表达。自明代开始,以雅安为起始点,一个方向是由灌县溯岷江而上,经汶川到松潘的“西山道”,又称“西路”或“北路”;另一个方向是从雅安经荥经、汉源,翻越大相岭、飞越岭至泸定、康定(称为大路茶);或从雅安经天全翻越二郎山,至泸定康定(称为小路茶)。先由背夫人力背运竹条包茶,然后从康定重新用牛皮包分装打包后用马匹和牦牛驮运至拉萨。此外还有雅安经宝兴至金汤、金川、鱼通藏区;雅安经汉源至甘洛、西昌、盐源、木里等地,以及名山、邛崃方向经灌县至松潘及甘青藏区的茶马支线旧道。川藏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中原与藏边地区茶马贸易的主要路线。沿途遍布民族村寨,遗存着丰富的茶、藏香、蜀纸等典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古道背夫历史文化,是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项目组多次奔赴四川雅安、乐山、汉源、康定和云南迪庆、腾冲、普洱、临沧以及西藏昌都等地,通过实地田野调查、背夫、传承人及名家访谈、在地口述史料整理、非遗技艺纪录片摄制、重走川藏茶马古道等方法,完成对川藏茶马古道上遗存的茶、藏香、蜀纸三大典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古道背夫历史文化的全面学术考察,收集大量珍贵一手田野资料。

项目组在首席专家孔又专教授的带领下,整合茶马古道研究专家和各种在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积极开展茶、藏香、蜀纸三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研和大量的学术研讨,完成《川藏茶马古道典型历史遗产调查及文旅融合产业创新研究》《川藏茶马古道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报告》各1部,完成《茶马印记》《川藏茶马古道:穿越历史与文明的记录之旅》《茶、藏香、蜀纸制作技艺》《专家访谈:新时代下的茶马古道》4部纪录片的摄制,在凝聚川藏茶马古道典型历史遗产物语的基础上,完成极具地域文化显示度和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的川藏茶马古道视觉标识图,举办了川藏茶马古道历史遗产资源可孵化非遗项目群建设学术研讨会,形成包含40余篇论文合计33万余字的会议论文集一册。

项目紧扣历史遗产赋能古道民族和美乡村建设主题,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川藏茶马古道茶香纸典型历史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川藏茶马古道文化历史遗产资源打造茶香文化小镇,发展特色茶香康养产业,建设川藏茶马古道历史遗产资源可孵化非遗项目群,赋能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赋能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民族村寨全面振兴方面,项目组提议建设川藏茶马古道典型历史遗产资源可孵化非遗项目群。建议优先扶持建设蜀纸制作工坊,使古老的蜀纸技艺焕发生机。蜀纸的制作和生产不仅可作为文化产品销售,还能带动相关文创产业发展,也为研学旅游供给了产品、场地和场景,为民族村寨居民提供新的经济来源;依托藏香制作技艺,开发香道体验、藏香文创产品,吸引游客体验民族文化,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

赋能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民族村寨乡村旅游振兴方面,项目组在实地田野调研基础上,建议开发适应银发经济发展需求的乡村茶香康养旅游项目。围绕茶马古道文化历史遗产资源,打造茶香康养文化小镇,融入藏香、蜀纸等文化元素,建设文化展示馆、民俗体验区,满足Z时代旅游消费者下沉至古村古镇的消费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与吸引力。充分利用蒙顶山优质茶资源,开发茶疗养、茶膳养等康养产品,建设茶香主题康养度假村,配套茶浴、茶精油按摩等服务项目,满足老龄化社会游客对康养旅游的需求。

赋能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振兴方面,项目组积极呼吁落实落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文旅融合核心理念。梳理清楚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村寨的文化节日和风情风俗,适时举办茶马古道茶文化节、藏香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川藏茶马古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文化消费者来访。通过数字化保护工程、沉浸式旅游活动体验场景等,构建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系,让茶马古道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培育、孵化、建设川藏茶马古道文旅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包括茶马古道茶旅康养旅游综合体建设、茶香纸产业示范区建设、非遗产品可孵化及活化利用创新园区建设等,推动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

创新示范价值和社会效益方面可通过"文化基因解码-产业生态重构-乡村振兴实践"的三级推进机制,创建"川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基因图谱"分析模型,破解川藏茶马古道历史遗产碎片化保护难题;形成"非遗生产性保护+社区嵌入式发展"的川藏茶马古道乡村振兴模式;培育出"川藏茶马古道"超级文化IP或旅游IP,满足文旅消费者线上文旅消费需求,增加川藏茶马古道沿线的县域、乡(镇)域的文旅综合经济收入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悠久,集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艺术性、故事性于一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孔道。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川藏茶马古道典型历史遗产资源优势,为在新时代积极实现实现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向文旅融合产业创新优势转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对于建设以川藏茶马古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融文化、旅游、产业、康养为一体,赋能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是有益的学术探索。项目的实施完成,进一步将川藏茶马古道历史遗产调查研究与蜀地古道历史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往来密切的极具学术文化生态的川藏茶马古道学术研究团队和研究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