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9日 15:06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22年第1期 作者:周溯源
茶是“中国名片”,中国人酷爱饮茶。从宋代开始,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代称。如今在网络上年轻人另有高论:“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茶。”把茶从物质生活必需品层面提升到精神生活必需品层面。有专家说:茶是个和气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同时,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兴。诚哉斯言!茶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血液之中,恒久不断地滋养中国人的体魄和精神。在我国,茶文化底蕴丰厚,韵味绵长。宣传、介绍茶文化的教材和普及读物均有多个版本流行,而新近出版的刘礼堂、吴远之主编的《中华茶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版,34万字),笔者读后,感觉亮点纷呈,有独到之处。该书对中华茶文化作了清晰的梳理、精彩的介绍和传神的鉴赏,既是一本专业的茶文化教材,也是一本大众喜闻乐见可读性强的普及读物。
该书介绍了茶文化的渊源和脉络。“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以自己对茶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丰富的茶文化。茶在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与享受的同时,又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触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密切的关联,它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艺术之间的关系至为深切,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茶文化概论》第14页)“茶圣”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作为饮料是从神农时代开始的。此论断虽有争议,但中国茶叶的开发利用历史很早,则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地下文物的发现和文献记载,目前可追溯到西汉,这样中华茶文化就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日本、韩国等较早饮茶的东亚国家,其饮茶史和成熟的茶文化史,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而英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饮茶是近300年的事情,更多国家饮茶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
茶作为一种取之自然、健康安全的饮料,受到各个国家的欢迎。在唐代以前,我国就有向西南地区传播茶叶的记载。在唐代,茶叶传入吐蕃,主要得益于与中原的交流与往来;宋朝在川、陕等地设置茶马司,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开展大规模的茶马贸易,互通有无。内地的茶叶、布匹、丝绸、糖盐,藏区的虫草、麝香、贝母、羊毛、黄金等是彼此交换的货品。在贸易过程中,无数的商旅、驼队、马帮、背夫为了运送货物,披荆斩棘,开拓出了一组青藏高原和内地交通的道路,这条道路被后代学者统称为“茶马古道”。在明代,形成了三条茶马古道,一是陕甘路线,二是康藏路线,三是滇藏路线。除了这三条核心线路外,茶马古道还有很多支线和辅线,均可列入其中。可以说,茶马古道在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防安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茶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相适应,融入异国的文化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俄罗斯的茶炊、美国的冰茶、泰国的腌茶文化等等,这些交流互动,一方面扩大了中华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茶文化的形式和样态,共同构成了世界茶文化的大观园。
该书作为大学教材有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以脚注的形式,注出了一些必知的文献和出处,为学生深入研究提供了便捷的索引和指南;二是课后练习设置了全新的模块,激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茶文化现场感受茶的魅力和生机;三是在遴选教材作者方面兼顾了基础研究的学者和从事茶文化实践的专家的结合,二者相得益彰,避免了片面或不足;四是阐释了中华茶文化精神,即蕴含的精行俭德、致清导和、韵高致静、茶禅一味、诚敬以礼等方面的理念,挖掘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了茶文化的品位和境界,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以茶为题材,可以从事多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创作,可以入诗歌、入散文、入书法、入绘画、入舞蹈、入戏曲,等等,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孟郊、杜牧、李商隐等都写有茶诗,而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涉茶诗篇高达300多首;五是帮助学生和读者增强促进茶叶对外传播的认识,积极弘扬中华茶文化,我国的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丝绸文化一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件”,给人类提供美好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1886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茶叶出口国,各国消费的茶叶主要是中国供应的,后来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等新型产茶国相继崛起,分占了世界茶文化市场。我国改革开放后,茶产业得到加速度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产量最高的国家。我们要争取更多的茶叶出口,让中国茶文化助力人类文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举办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茶文化节,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新亮点,为提倡茶饮,发展茶文化,促进茶经济发展,出力不少。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交了“茶为国饮”提案。2007年,骆少君委员再次在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相同的提案,并提议将茶文化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课程内容。以茶为国饮,既是对中华几千年茶文化历史的尊重与继承,也是解决大众健康、茶业发展、三农问题等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2018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商品事务委员会第72届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设立“国际饮茶日”的提案得到各成员国的支持,会议决定将提案提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审理。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华茶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习近平曾对外国客人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一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该书还论述了饮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茶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既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和水分,又有很明确的保健功效,这正是茶之魅力所在。经现代科学技术化验分析,发现茶叶中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多达700余种。饮茶能补充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元素。茶的药理作用也为人们熟知,饮茶有助于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降血压降血糖、消炎杀菌、利尿通便、醒脑提神、护齿明目、防癌抗癌等。如何饮茶作为茶文化的内容,当然也有讲究,书中介绍了科学的饮茶方法以及如何品茶。
该书说得好:品茶可以让人释放性灵,寻得生命的美好体验,在“致清导和”“韵高致静”中放下思虑,放下纠结,走出喧哗,小憩灵魂,静心自悟,让袅袅茶烟和幽幽茶香将品茶者带入精神境界的精妙(《中华茶文化概论》第69页)。总之,该书把一个人们日常所用的平凡之物“茶”,写得栩栩如生,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妙不可言,仿佛能从书中闻到茶香,尝到甘甜,醒目提神,乃至爱茶之情油然倍增,观茶眼界随之扩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底蕴丰厚 、韵味绵长的中华茶文化-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