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由祁门县人民政府、黄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茶贸易与茶文化——近代茶叶与世界”第二届工作坊在祁门县天之红山庄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研讨的嘉宾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对有关茶叶的研究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会初,黄山市领导与祁门县领导致辞,热烈欢迎各位学者的到来。随后,澳门科技大学的冷东教授分享了《广州十三行海外文献与茶叶贸易研究》,他指出这些档案文献既是广州十三行的历史见证,也为粤商、徽商、晋商、闽商等商帮茶叶贸易提供了宝贵资料。上海交通大学的章毅教授分享了对光绪十九至二十四年惠州茶商在浙江淳安开庄收茶的活动研究,他表示为降低成本,淳庄茶商在杭州开埠之后调整贸易路线,但因为不断增长的过境税捐及高昂的洋关关税效果并不理想。北京服装学院的张弛教授谈到茶作为物质文化的表达和精神符号的象征,在不同文化基因的影响下,可以构建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知识体系,她从茶器设计的角度分享了茶文化从中国传入英国之后如何在消费层面逐步融入英国本土文化中。
会中,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的宋时磊研究员指出茶叶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输出商品,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大幅下滑,引发茶叶消费国商民抱怨,为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商品检验局发布茶叶出口检验规程,而茶商强力要求撤销,引发检验风波,他从茶叶检验风波案例分析了近代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官商、国家和市场抉择的两难困境。来自欧洲文明研究院的刘章才教授谈到伪劣茶叶问题在历史上长期存在,随着英国大力治理伪劣茶叶和英属印度茶叶崛起,伪劣茶叶问题被过度渲染,乃至出现了将中国茶叶等同于伪劣茶叶的污名化现象,这背后隐藏的是英国人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进而打击中国茶叶的意图。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杨帆教授分享了晋商茶规的相关研究,讲述了茶规中所保函的晋商在两湖地区采买、制作砖茶的流程、公众、制作标准、包装成本等重要经济信息。
会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刁莉教授谈到17世纪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与布哈拉商人进行贸易,采用毛皮、牲畜交换到来自中国的茶叶,茶叶贸易对布里亚特经济起了良好发展,相当多的布里亚特居民参加运输商品的贸易服务。西南民族大学的肖坤冰教授聚焦武夷茶在跨国贸易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并表明中国供货商和海外进口商之间、质量和价格之间、新兴工薪阶层消费者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向往、普通家庭购买能力与零售商的精准定价之间的博弈平衡促成了武夷茶在海外商业的“包装”成功。安徽师范大学的康健教授基于全球视野考察了祁门红茶的源流,他指出红茶制造技术从福建武夷山地区不断北传到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最终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孕育初品质优异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颜明亮,清香持久,被誉为“祁门香”。本次会议在黄山市祁门县成功举办影响深远,意义非凡,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茶叶的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