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搭建新时代学术的“万里茶道”——评张淳教授英文著作Narratives of the Great Tea Road: Bridgi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Modern Media
时间:2025-02-06 来源: 访问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传统”被挖掘和发现,被重新诠释和构建,并与世界话语接轨,产生了全球影响力。截至2024年8月,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位居全球前列。就文化线路遗产而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已经在2014年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另一项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在2019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此项工作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有分量的英文学术著作向世界推介万里茶道,讲好万里茶道故事,传播万里茶道的中国声音。而张淳教授2022年出版著作Narratives of the Great Tea Road: Bridgi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Modern Media可谓恰逢其时。


张淳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的话语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研究,但她能够走出研究的舒适区,将自身专业能力运用到万里茶道的本体研究,这不仅是个人学术旨趣的拓展和转型,更体现了与国家当前对于外语专业转型的同频发展,是一种自觉的使命和担当。具体来说该书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第一,综合使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呈现万里茶道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该著作使用了Roy Bhaska的批判实在论、Robert L. Welch的“5W”模式等符号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同时又不以西方理论为中心,还结合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谢天振“创造性叛逆”的译介学理论展开论述,实现了中西研究方法的融会,运用理论展开论述。因此,本书有典型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第二,将万里茶道视为一项活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在传统万里茶道相关研究中,更多从历史角度分析,聚焦其兴盛和衰落并探讨相关问题。该著作更多将万里茶道视为在当代流动的文化遗产,从多模态译介和传播的角度展现了万里茶道的当代复兴,以及其对于当代人民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聚焦新媒体时代万里茶道跨国叙事的新变。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代传播语境中,以万里茶道为载体形成了共建、共创和共享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模式。作者结合“茶叙”“围炉煮茶”“重走万里茶道”等文化事件,在这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颇具前沿性。

第四,将武汉视为万里茶道的节点和津梁,凸显了武汉在万里茶道中的重要作用。在著作中,作者一方面从历史维度凸显了武汉及其周边的羊楼洞等地区在万里茶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又阐述了当下湖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的诸多努力和取得的不凡成绩,向世界学界讲述湖北贡献和湖北力量。

简而言之,该著作在万里茶道申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不仅为其奠定了学术上的基础,更为其实践提供了路径,搭建起一条学术上新型“万里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