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基金项目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
时间:2021-04-25 来源: 访问量:

4月24日下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开题报告会。会议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西云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担任学术主席,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方卿院长、张发林副院长、李霄鹍副院长、陶军副院长,武汉大学人才与专家工作办公室周晓林副主任等校领导出席会议。

赵雪梅副书记、方卿院长先后致辞。赵雪梅副书记强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各级各类社科项目的龙头,代表着国家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历史学院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三年内共有5项获批,在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系中排在前列。她指出,以刘礼堂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团队已经围绕相关问题在《历史研究》《光明日报》《江汉论坛》《江汉考古》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一些成果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子课题主要负责人段渝教授、李旭研究员、罗布教授等在本领域深耕多年,有相当厚实的前期成果积累。武汉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项目保障工作,为项目高质量完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期待刘礼堂教授带领团队依托重大项目,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一流的科学研究,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方卿院长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武汉大学共获批1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二,其中历史学院就贡献了3项。重大项目立项不容易、出高水平成果更不容易,今天的开题报告会正是集体攻关克难的开始。希望项目组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人文社科院作为学校职能部门,将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全天候的服务,成为专家学者的坚强后盾。



赵雪梅副书记在开题报告会上致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术顾问、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致辞。杨福泉研究员指出,国内对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已有三十年历史,如今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立项,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对于相关研究的推进,以及西南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他认为,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项目研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汇集相关资料,打造国内最权威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库;同时,也希望项目组能够多挖掘一些国外资料,提升西南茶马古道研究的国际意义。

项目首席专家刘礼堂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框架与研究设想。刘礼堂教授指出,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即在“一带一路”的总体视野下,深入挖掘西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资源的双重支撑。他简要梳理了学界的相关前期成果,并指出项目申报过程中获得了李旭、段渝、蓝勇、霍巍等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本项目将围绕西南茶马古道这一概念,从大地理、大历史、大文明的视角出发,开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川藏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滇藏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青藏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西南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化交流研究”五个子课题之间环环相扣,构成研究的有机整体。刘礼堂教授还就项目的预期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研究进度和任务分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设想。四川师范大学龚伟副研究员代表项目第一子课题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介绍了川藏茶马古道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本子课题主要聚焦“茶马互市”制度变迁与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川藏茶马古道茶叶产地、产量、线路与贸易枢纽,以及相关汉藏文献的整理研究等问题。第二子课题执行负责人、西南林业大学杨海潮副教授介绍了滇藏茶马古道以往的研究情况,指出应重视非汉文文献、域外文献、科学报告等相对边缘的文献资料。第三子课题负责人、西藏大学西藏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布教授介绍了青藏茶马古道的研究设想,指出要特别关注青藏线的概念界定、古道上物品流动的特殊形式、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问题。第四子课题执行负责人宋海超副教授就课题定位、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介绍了西南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相关设想,强调了文献梳理之外的GIS空间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手段对本子课题的重要意义。第五子课题负责人宋时磊副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团队成员及其学术背景,他指出,子课题会在坚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进行西南茶马古道文化交流研究,突破已有研究范式,挖掘古道的当代价值,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会专家在听取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的介绍后,对项目进行了评议。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溯源研究员归纳概括了项目组的报告要点,他认为项目准备充分,对研究对象认识清晰、全面,并且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作为项目研究的重要平台,率先提出了“西南茶马古道”框架概念,拥有知识产权和研究先机。项目的资料整理,涉及多语种、多版本,浩如烟海、良莠并存,要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遗产点的调查研究,要有广阔视野、整体逻辑,要服务于民族团结的大局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古为今用、经世致用。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刘进宝教授从自己的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经验出发,强调项目组要多关注本领域的一手资料和精品成果,对研究对象追根溯源;要注重项目组内部的协调与合作;研究预期设计要留有足够的余地,成果应重质不重量。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孙华教授指出,西南茶马古道所涉问题较为复杂,因此本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厘清概念、辨明关系、确定边界;在点状遗产和线路遗产的问题上,要采取以线带点的调查研究方法;同时要注重茶马古道文化的双向交流问题。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认为,要理清“一带一路”与西南茶马古道之间的关系,加强论证,注意子课题尤其是第五子课题与“一带一路”视野的呼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杨福泉研究员强调要关注少数民族文献、图像影像文献等资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昌平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西云教授等专家,也分别从文献资料整理、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手段运用、项目开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霍巍教授作为报告会学术主席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武汉大学作为中部高校牵头开展西南茶马古道研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完全摆脱了地方本位主义的思维局限,充分展现了当今中国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学术风貌。

霍巍教授作报告会总结发言

报告会合影